退出阅读

大明金主

作者:美味罗宋汤
大明金主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二卷 雏凤初啼 第120章 修改决定水准

第二卷 雏凤初啼

第120章 修改决定水准

郑岳看了看那纸上的庸碌文字,顿时明白了,缓缓吐出两个字:“然也。”
徐元佐以“十四岁”应童子试,也很值得骄傲了。
照正常程序,县试第一场就是四书义和本经义两篇时文,然后论一篇,策问一道。不过考官往往从简,只考两篇时文,论、策都是古文,寻常童生写上来的也无甚可观之处,索性省略了。
李文明道:“正是如此。东翁只需县试取了他,自然是尽到了师徒之情,后面的路也只有他自己走了。”
郑岳有纠结。正是因为还要颜面,否则他怕什么?
李文明道:“东翁,若非案首,徐公子便只能与其他童生一样。府试作文两篇,而后入学院试。然后院试三篇,挣个入学名额……此乃正途,咱们已经说了走不通。而给他一个案首,府取可以不考,直接送达大宗师面前,再以伤了手腕为由,请求面试……”
“他编纂《抄记》水准不差,但是这作文就有些稚嫩了。”郑岳道:“不过也难怪他年幼,会https://www.hetushu.com.com读书已经难能可贵了。”
比如郑岳先生就是玩崩了的例子,明明实力一流,却沦入三甲。
五经自有难度之分。
他道:“只是徐元佐在我门下受业,过县试已然怕人闲话。再给个案首……”
郑岳面露微笑,心道:此子还算有些良心,不枉费我一片苦心。
郑岳摇头道:“我将书进与洪溪公,洪溪公看后说:大可直达学院。本以为元佐有徐氏家学,即便不能时文,古文亦可。可如今看这文章却令人有些灰心。”
李文明道:“东翁,宗师直点入学的典故也在前头。更何况他有县案首傍身。府尊亲送,断不会不取的。说起来,如今真正难过的是府关,至于直达学院讨副衣冠,这是黄堂所许诺的,东翁何必操心过甚?”
李文明虽然只是个生员,但生员与生员之间的含金量也是不一样的。作为科考大省浙江的生员,他起码能够轻而易举看出这篇作文实在很难在众童生之中和-图-书脱颖而出。
“只要案首文章镇得住人,怕什么!”李文明正色道。
“这里用个‘抟’字,圆融柔转不失力道,却是极好的。”郑岳几乎字字考究,引导徐元佐修改例文。
徐元佐犹自在书房中用功,虽然他敏感地察觉到了恩师态度变化,却不知道郑老师为了兼顾“名声”、“利益”和“良心”而做的努力。
“这若是在府取里,黄堂老爷也会迟疑吧。”李文明婉转道。
郑岳一个激灵:“你说的这个偏锋之策。似有可行之处啊!”
“听老师传授。”徐元佐道。
《春秋》经微言大义,最繁最难,涉猎最广,但是有心角逐三鼎甲和庶吉士的士子,大多都学《春秋》。正因为其难度高,所以只要出彩就能在会试中搏个好名次。须知殿试只考策论,皇帝也不可能看完三百余人的卷子,一一排名,都是阁辅们照会试的名次和考生声望推荐的。
见郑岳面带忧色,李文明适时上前,问道:“东翁似有难以决断之事,可告知和*图*书一二否?”
郑岳摇了摇头:“此子悟性不差,但尚不足以两月之内积人十年之功。”
“府中吃了饭,早些回去休息一下,张弛有道,劳逸有度,方是正经。”郑岳说道这里,突然想起来了一桩大事:“你本经想选什么?”
李文明是郑岳私人聘请的幕僚,拿的是郑岳给的薪金,自然只需要站在东主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放在早些年——大约春秋战国时候吧,这叫家臣,除了主公之外不鸟任何人。
其实寻常少年六七岁开蒙识字,二三年后始读《三百千》。若是资质尚可。再二三年可依次读《四书》,然后选《五经》中的一部为本经加以研读,如此顺利的话十六七岁便能参加童子试了。
缺点嘛,难度高,一旦没玩好就崩了。
又到了翌日早上,徐元佐满怀信心进了书房,郑岳仍旧耐心讲解,不过这回却是将所有精力集中在了徐元佐的习作上。
而且《春秋》里治国、修身、德行、战略……几乎无所不包,对于殿试上写策论https://m.hetushu.com.com也是大有好处,起码言之有物。
“本经非同小可。”郑岳严肃道:“日后你乡试、会试,要定你终身的。为师本经是《春秋》。不过如今选《春秋》的人不多,你若是志不在阁辅,也不用选这个。”
“莫若给个案首。”李文明道。
寻常人需要读十年书,才踏上漫漫科举之路。神童只取十五岁以下者,正是因为领先别人一两年不算什么,领先两三年却等于少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可谓神童了。
“说来听听。”郑岳侧耳。
县令直接送学生去府试的个案都不少,最出名的丁元复十二岁就直接参加府试、院试,还得了双案首。
只是要拿出真才实学战胜那些读了十年书的童生,郑岳却觉得机会略有渺茫。
郑岳哑然失笑,干咳一声方才道:“我现在送他去府关都有些心惊,哪里还敢给他案首?”
郑岳长叹一口气,道:“此子是读书种子,只是不该亟亟赴考。”说罢,他将徐元佐的作文拿给李文明看。
徐元佐最早学写日记的时和*图*书候,父亲就强调“修改”的重要性。所以他一直坚信改一篇文章远胜于写十篇。见郑岳的教学方法如此先进科学,徐元佐更是学得兴起,愉快地课堂时光过得飞快。
元人《琵琶记》里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此言流传甚广,让后人误以为十年寒窗就有了金榜题名的资格。
李文明收了徐元佐的银子,早就已经想好了对策,此时假意琢磨,良久方道:“东翁,堂皇之策,便是叫徐公子能够在两月之间练出府考的文字来。”
“既然堂皇之策不足以征,”李文明低声道,“学生还有一个剑走偏锋之策。”
等临近中午,郑岳方才结束了教学,道:“明日放告,为师恐怕没有时间为你讲课了。你回去之后好生将这文章背熟,字字句句要琢磨清楚,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不可囫囵吞下,只落得文字。”
因为郑岳这回给徐元佐开了后门,只打算以《四书》一篇取他,竟然忽略了本经的问题。
徐元佐躬身道:“多谢恩师悉心教诲!”
……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