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作者:刘轩鸿
三国六大家族列传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十章 三国前传——士族崛起

第十章 三国前传——士族崛起

尾声

待到风平浪静,风流也被雨打风吹去。有限几个世家大族之间的世代通婚加上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安逸使很多士族子弟变得上无领导、下无群众、双脚离地、不接地气最终人才断层,虽有诺达家业却也无以为继,这是世袭制度的致命缺陷。颍川荀氏和颍川陈氏能够绵延数百年声名不坠,其家学渊源,怎不令人钦佩?
到了杨宝的儿子杨震那可真是天赋异禀,强到逆天。别人做学问能做到名儒、大儒就谢天谢地,杨震做学问竟然做出了“关西孔子”的名头儿!几十年里,从郡守到刺史都不断地请他出来做官,杨震一概拒绝。直到五十岁时,在东汉一朝声誉最好的外戚,大将军邓骘的征辟下,杨震才步入仕途。由于做学问一时无两、做官公正廉洁,又有邓大将军的亲切关怀,杨震迅速升迁出任刺史、太守。
第二次党锢之祸,大将军窦武、太尉陈藩以及肩负了一代人光荣与梦想的政治明星李膺都被宦官杀害。陈寔因为曾经卖过一个人情给老乡,十常侍之首的张让,不仅自己得到保全,还通过张公公的关系挽救了一些同志。(张让的父亲去世,归葬于故乡颍川,陈寔是唯一出席这场葬礼的名士。)
笔者以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是人们普遍崇拜什么样的人,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再往后,荀谌三言两语助袁绍得到了冀州并于官渡大战时神秘消失。荀彧、荀攸助曹操平定北方成为曹操麾下的文官之首。颍川荀氏一度成为天下士族领袖。荀彧第六子荀顗(音通译)为西晋开国元勋。从东汉到东晋数百年间颍川荀氏在政界达官显贵,在学界群星璀璨,并以仁德忠孝,清正廉明的家学渊源,成为族势显赫之门,即使在东晋时面对最有名望的王、谢两族,也不遑多让、无需谦恭。
第二、是否立北匈奴单于的问题。
公元91年,窦宪灭亡北匈奴,他所担任的大将军职位凌驾于三公之上。
袁良的儿子袁昌从老家来到了大城市——汝南郡汝阳县,是为汝南袁氏之始祖。
皇家奶妹伯荣与已故朝阳侯刘护的远房堂兄刘瑰勾搭成奸,刘瑰为趋炎附势,娶伯荣为妻。安帝因此而让刘瑰承袭了刘护的爵位,并提升刘瑰为侍中。杨震坚决反对,上书质问皇帝:朝阳厚刘护明明有亲弟弟,现在绕开亲弟弟让一个远房堂兄继承爵位,老臣不明白这是何道理?安帝置之不理。
第一次党锢之祸,陈寔入狱一年后被赦免,出任大将军窦武的属官,参与谋诛宦官。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回以凝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那些高高在上的恶龙,东汉时却的的确确是代表了公平与正义的勇士。
公元117年,杨震升任九卿,举荐通晓经典的宿儒并传授学业,受到儒生们的称赞。这里笔者要说明一下,在当时知识可是极为稀缺的精神财富,只要有文化,再不济也可以在县里做个小吏。然而单是书籍的获取就很不容易,即便能借到书籍,无人指点能够自学成才的几率也是万中无一。如果说开仓赈灾是救急不救穷的授人以鱼,开馆授业则是帮助别人世世代代改变命运,步入社会上升阶梯的授人以渔。一般人有了知识就像是得了金砖一样通常只传给自家亲戚,讲学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更得和图书有给一群人发红包的慷慨豪迈!
窦宪与袁安之间孰是孰非不能简单的划分为谁对谁错。咱们一码归一码。
公元88年,年仅九岁的汉和帝刘肇继位,窦氏外戚开始专权,袁安的好日子到头儿。
第一,对北匈奴是战是和的问题。
陈群的祖父陈寔是个精彩卓绝的人物。出身贫寒的他从小就是个孩子王,长大一些后开始在县里做杂役。打杂之余陈寔不管走路还是坐着都手不释卷,引起了县令的兴趣。县令叫陈寔来谈话,一聊,发现这个半大孩子果然是个好苗儿,直接安排他去太学深造。
东汉中后期,人们并不崇拜权势熏天威风八面的外戚宦官,却对逐步垄断知识、兼并土地又在朝廷斗争中屡屡处于下风的士族阶层敬仰有加,何也?
第二,虽然世家大族也不乏有人在蚕食鲸吞老百姓那一亩三分地,但外戚宦官的吃相更加难看。人们自我安慰道:“欺负人不要紧,态度好点儿就行。我们要求不高。”
本期为您介绍三国前夜那个那个鲜为人知的,士族崛起的时代。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一场十分血腥的争夺过后,共有五名汉军将士抢到了项羽的一部分遗体,都被刘邦封为侯爵。其中一位中奖者的名字叫做杨喜。

引言:亲爱的读者,您可曾想过,如何划分一个时代?

背离了公平正义的士族阶层虽仍会不时地出现几位风流人物但终究无法阻止整个阶层腐化堕落的趋势。士族终成恶龙,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庶族成为了新的勇士,此之为又一个轮回的开始。
朝廷的三公都推荐以原则性著称的袁安出任楚郡太守审理此案。袁安到任后没有先到办公室报到而是直接去监狱了解情况。对于那些没有明显证据只是被咬进来的人,一律释放。楚郡官吏集体下跪磕头阻拦,因为谋反罪干系重大,只有本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原则才不会被怀疑是叛党。
荀彧的祖父荀淑,是荀子的十四世孙。学识渊博且善于识人。做县长时处事公正,明于事理,人们尊称他为“神君”。在来之不易的升职面试中,荀淑讥讽了因毒杀皇帝而在中国历史上遗产万年的跋扈将军梁冀,把不畏强权的士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陈纪之子陈群是曹丕最信任的人之一,一手创立了值得所有士族感谢他八辈儿祖宗的九品官人法。陈群之子陈泰数次挫败姜维的北伐,并出将入相官至尚书左仆射。颍川陈氏经汉末、三国、两晋,历三百年而不坠。永嘉南渡后,虽然颍川陈氏的主要支系随晋室南渡,但在北朝,北魏孝文帝在历史上首次以朝廷的威权采取法律形式明确制定的门阀序列中,陈氏也一直被列为颍川首姓。
再后来,安帝下诏为奶妈王圣建造豪宅。当时的大汉王朝,外有羌胡犯境,内有蝗虫成灾。安帝身边的亲信争相巴结,鼓励建造豪宅并借着搞工程的机会豪夺巧取。杨震的数次谏言都没有激起一丝涟漪。宦官樊丰认识到了杨震的外强中干,更加肆无忌惮,干脆假传圣旨用国家的人力物力给自己盖起了豪宅。
窦宪要另立北匈奴单于有着挟洋自重的私心,但袁安提出让南匈奴单于吞并北匈奴更是十足的昏招儿。若是他的主张得以实现,后果不堪设想。袁安难逃对人不对事,为和图书了反对而反对的嫌疑。
公元123年,杨震转任太尉,虽仍位列三公但也等于是降职。皇帝对他的厌恶已然是再明显不过。但杨震威望太高,也只能边缘化、冷处理。
袁安病逝后数月,窦氏外戚垮台,汉和帝刘肇追思袁安政治正确的立场,对袁安的子孙青眼有加。得此基础再加上袁安在教育子孙方面的水平超凡绝伦,汝南袁氏五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东汉中期,弘农杨氏出了一位精研《欧阳尚书》的隐士杨宝。
难兄难弟中的难弟陈谌早逝,难兄陈纪却度过了漫长而哭笑不得的一生。强横如董卓,也要死皮赖脸地非要任用他为五官中郎将。高贵如袁绍,在不满于曹操送来的太尉职位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想把这个头衔送给陈纪,死活不肯接受的陈纪官至九卿之一的大鸿胪。
有一次杨震途径昌邑县住宿,由他举荐出仕的昌邑县长王密送来十两黄金。这并非求他办事,仅仅是出于感谢而馈赠的路费。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呀。”王密劝道:“现在是深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答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离去。这便是“杨震四知”的故事。

颍川荀氏与颍川陈氏

话说在那遥远的东汉初年,有一位叫做袁良的西汉遗老因为精通《孟氏易》被任命为县令。
若以世俗的眼光,如此不通人情的干部居然还能升迁委实难以想象。但东汉初年,州官的权力尚小,社会风气也比较推崇这种原则性强的人,若是袁安晚出生几十年,恐怕他连县吏都做不了喽。
太后之兄窦宪请求出击北匈奴,袁安反对无效。
公元89年,窦宪在赶跑了北匈奴单于后提出另立北匈奴单于,袁安则提出直接把北匈奴的地盘交给南匈奴。袁安的意见未得到采纳。窦宪所立的北匈奴单于不久就反叛了汉朝。
虽然在清流和浊流两大阵营中都能吃得开,但陈寔已经对朝局感到失望。大将军何进、太傅袁隗请他出山都被他婉言谢绝。司徒陈耽、太尉杨赐都因为比陈寔先当上高官而深感惭愧。陈寔的仕途虽止步于县长,但声望却比三公还要高。
汉昭帝时,杨喜的后人杨敞娶了司马迁的女儿,官至丞相。杨丞相把家搬到了弘农郡华阴县,是为弘农杨氏一世祖。
在梁冀的“关怀”下,荀淑的仕途止步于县长一级,但在士族控制的声望系统中,荀淑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就连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完美得不像人的当世第一名士、司隶校尉李膺都拜他为师。
公元187年,83岁的陈寔寿终正寝。以司空荀爽为首的数千人执子孙礼为他披麻戴孝,三万人出席了他的葬礼。
国舅找到杨震,希望他出面推荐大宦官的哥哥做官,遭到杨震的拒绝。国舅说:“我跟您明说了吧,这是皇上的意思,我只不过是个传话的而已。”没想到杨震还是拒绝,国舅恨极而去。不久,皇后的哥哥找杨震走后门当然也被拒绝。司空刘授听说之后马上推荐了这两位关系户并以惊人的行政效率,不到十天就给这两位办妥了升官手续。杨震更加孤立。
公元125年,汉顺帝刘保继位,樊丰等人伏诛。杨震的门生集体向顺帝申诉恩师的冤情。顺帝称赞杨震的忠诚,下诏任命和_图_书杨震的两个儿子为郎官,赠钱百万,以礼改葬于华阴潼亭。在葬礼举行前的十几天,有一只一丈多高的巨鸟,飞到杨震陵前,俯仰悲鸣,泪流湿地,直到葬礼结束才飞去。
综合评价: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犯言直谏的名臣故事并不新鲜。这样伟光正到没有个性的人物在中国的历史上似乎有很多。可一旦我们翻开史书,连上网络,就会发现很多我们原本以为是干干净净走完自己一生的人物却有着这样那样的污点和槽点。能够像杨震这样无可挑剔、无可指摘的人物,古来如许有几人?明知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还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明明没有做错一件事却落得凄凉的结局,此之为历史的悲剧。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关西孔子之称,可受之无愧矣。
杨震之后,弘农杨氏四世太尉,杨修被曹操处死后弘农杨氏一度归于沉寂。但晋武帝司马炎的两任皇后均出身于弘农杨氏。司马炎岳父杨骏与杨珧、杨济合称三杨,俱为西晋权臣。隋文帝杨坚,是杨震的十四世子孙。有趣的是,在杨震的后代中最为有名的却是一个女人,她的名字叫做杨玉环。
公元72年,袁安任河南尹,任内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严厉作风,唯独对收受贿赂的人从来不追究。他常说:“但凡做官的人,高一些就希望担任宰相,低一些也希望能担任州牧、太守,在圣明之世禁锢人才,这是我不忍心去作的事。”史书上说听到这话的人都很感动,并勉励自己要廉洁奉公。京师的政纪因袁安而整饬,因此袁安享誉朝廷。这是再明显不过的曲笔,一句理解万岁就能达到反腐倡廉的效果?谁信!限于史料不足,笔者推测在袁安的从政理念中,只要肯干实事儿,收点儿钱就收点儿钱吧。从汝南袁氏后来的发展来看,袁安也不像是个清贫的人儿。
虽然时代变了又变,所幸追求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还在。太阳之下并无新事,回望历史也因此而有价值。
如果是一般的官员考虑到这一层,不继续抓人就很不错了。但袁安才不管什么潜规则,他表示一人做事一人当,上级怪罪下来,我一个人负全责。于是上书皇帝,一一为这些囚犯辩护,当时在位的汉明帝刘庄是东汉帝王中最后一个世所公认的明白人,他听取了袁安的意见,因此被释放的有四百多户人家。
颍川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黄帝出生于此,夏朝建都于此。自秦始皇设立此郡,数百年均为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区。汉末三国的著名人物里,司马徽、徐庶、荀谌、荀彧、荀攸、陈群、陈泰、郭嘉、郭图、钟繇、钟会均为颍川人士。但若以家族的发展观之,最显赫的当属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荀氏和以陈群为代表的颍川陈氏。由于这两大家族的关系颇为亲近,早在荀彧和陈群还是儿童时就举行了三代人共同参加的聚会,故将此两家一并讲述。

弘农杨氏

学成归来的陈寔被招为县吏。县吏这种工作虽然地位不高但很实惠,是一份稳定而令人羡慕的工作。但陈寔志不在此,躲到深山老林里读书去了。陈寔出走的时机很不巧,当时县里刚刚发生了杀人案。一个姓杨的县吏怀疑陈寔就是凶手,将他逮捕入狱、刑讯逼供。后因查无实据只好释放。风水轮流转,hetushu.com.com不久陈寔做了督邮(专门检查基层工作的特派员),却善待了这个杨姓县吏。以德报怨、不计前嫌的名声就此传开。陈寔很快就被提升为郡里的功曹。
公元83年,袁安升任九卿之一的太仆。
公元85年,武威太守上书朝廷:“北匈奴已与我们和亲,可是依附我们的的南匈奴又去抢劫他们,北匈奴单于说大汉欺骗他们,打算进犯边疆。臣认为应该将俘虏发还北匈奴,借此来安抚他们。”汉章帝刘炟下诏群臣讨论。大臣们普遍认为夷狄狡诈,贪心不足,得到俘虏以后会更加猖狂,不能开这个先例。袁安却说:“北匈奴派使者进贡请求和亲,还把被掳去的人归还大汉,这说明他们害怕大汉声威,而不是先违背条约。武威太守以大臣的身份守卫边疆,不应对夷狄不讲信用。让俘虏回去,足以表明大汉对他们的宽大,而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宁,这不是挺好吗?”三公中有两位暴跳如雷,说谁主张归怀俘虏就是奸臣。但袁安还是顶住压力说服了三公之首的司徒,使其建议被采纳。公元86年,袁安升任司空、公元87年,袁安又升任司徒,成为文官领袖。
荀淑有八个儿子,人称“荀氏八龙”,其中次子荀绲最灵活,为儿子荀彧娶宦官之女为妻。第六子荀爽最有名,步入官场仅仅93天就位列三公。
士族阶层因读书做官而公平,因反抗外戚宦官而正义。当外戚宦官同归于尽,士族虽看似高贵典雅,但阶层的属性决定了他们的的发展注定要通过欺上(皇权)压下(庶族)来实现。经过三国前后的较量和比拼,最终皇权与士族互相妥协,外抗异族、内压寒门,遂有士族阶层发展到顶点的东晋门阀政治。
公元120年,杨震升任司徒。公元121年,邓太后去世,邓氏外戚垮台。做了多年傀儡的汉安帝刘祜(音通护)得到了解放。这位皇帝可以说是重情重义,凡是在傀儡岁月里为他做出过贡献的人都要论功行赏。于是皇家奶妈王圣可以无法无天,皇家奶妹伯荣可以贪赃枉法。杨震上书检举,皇帝直接把检举信交给了那给那对儿母女。杨震就此与朝中最炙手可热的两个女人结下了梁子。
袁昌的儿子袁安属与那种永远板着一张脸,喜欢教训别人的另类青年。他在县里做功曹时有一次去州里出差,州从事让他捎封信给县令,他居然为这点儿破事儿把州里的领导教育了一番——说如果是公事,自有公家的快递,如果是私事,就不该让我这个公家的人干。州从事不仅没能把他怎么样还害怕这个愣头青继续上纲上线,以至于一声都不敢吭了。不久袁安升任阴平县令和任城县长。
第一,毕竟不是谁家都有颜值爆表的妹子也不是谁都能对自己下决心,下狠手,一次性解决根本问题。世家子弟虽然在知识和人际关系网络上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平民百姓家的孩子还是有机会凭借个人的品德、才能出人头地。
陈寔做郡功曹时,大宦官侯览委托颍川太守照顾一下自己的关系户。这种事儿,办了要挨骂不办要挨整。陈寔主动替太守背黑锅,以自己的名义推荐了那位关系户。之后不管别人怎么骂他,他都忍辱负重一字不吐。后来太守调入中央升任尚书,临走前向大伙儿吐露实情,称赞陈寔推功揽过的品德。众人纷纷叹息,陈寔则坚持这和图书是自己的过失。从此陈寔名满天下,不久被司空府征招为县长,后来进入京师出任司空的属官。
偏听偏信的汉安帝将杨震免职。杨震从此闭门不出,欲忍一时之计。但杨震得罪的皇帝近臣实在太多,这些人夜以继日的诬陷他,杨震自知无幸,服毒自尽。
当时北匈奴在大汉、南匈奴和鲜卑的联合打击下陷入了空前的衰弱,公元83至公元85年就有七十三批北匈奴人南下归附大汉。此时无论是痛打落水狗还是坐看狗咬狗都有道理。但窦宪当时刚杀了太后妹子的面首,北击匈奴的举动不同于卫青、霍去病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而是类似于贰师将军李广利式的豪赌。而袁安,请允许笔者以小人之人推测他作为文官之首不愿兴起战端,因为战败了他要收拾残局,战胜了又会导致武将地位的上升。他的和平主张也不见得有多高尚。
综合评价:袁安做地方官时的业绩可圈可点,身居高位后立场坚定、不畏强权。虽有不近人情的瑕疵,对不正之风的纵容以及为反对而反对的嫌疑,远远称不上伟人,但也不失为一个符合坐而论道标准的三公,一个既有利于皇室统治又没有祸国殃民污点,且善于教育子孙后代的名臣。
窦宪出征期间,窦氏兄弟私征兵马支持窦宪北伐,袁安弹劾无效。
公元92年,袁安在窦宪不断的恐吓和常年的压制下含恨离世。
综合评价:到了东汉王朝的后期,纯粹趋炎附势的小人在士族掌握的声望系统控制下依然只能猖狂一时,无法父死子继代代相传。但纯粹耿直不屈、一身正气的家族也已经无法适应愈发残酷的斗争了。只有如颍川荀氏和颍川陈氏这样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方方面面都过得去的家族才能在腥风血雨中得以保全和发展。
公元124年,安帝东巡泰山。杨震的部下弄到了樊丰假传圣旨的证据。杨震写了奏疏,准备等安帝回京后上奏。樊丰得到消息惊恐万状,决定先下手为强,诬陷杨震因为是前任大将军邓骘旧部,对皇帝心怀怨恨。
郡里将这一情况上报。顺帝下诏说:“已故太尉杨震,正直为怀,使他辅佐时政,而小人颠倒黑白,谄害忠良,上天降威,灾害屡作,求神问卜,都说是杨震枉死之故。朕的昏庸,加重了这种罪过。山岳崩塌,栋梁折断,是多么可怕啊!现在我命令郡守用中牢祭祀(等同于孔子的待遇),如果杨太尉在天有灵的话,就请来享用这些祭品吧。”之后人们树立了一尊巨鸟的石像立在杨震墓前,以示纪念。

汝南袁氏

公元70年,中国已知最早的佛教信徒——楚王刘英谋反案发。这位王爷在下狱后丧心病狂,本着报复社会的心理一口气咬出来好几千人,真不知道他的佛经读到哪里去了。审案的官员急于定案,真的抓了几千人并且严刑拷打。无辜被牵连并被定为死罪的人越来越多。
晚年的陈寔延续了年轻时坐立诵读手不释卷的乐趣,一边做学问一边讲学,就连去他家行窃的小偷都被他教育得重新做人(成语“梁上君子”的由来),终成一代宗师。他的儿子陈纪、陈谌均为贤才。陈寔评价这兄弟二人为“难兄难弟”(这个成语最初的本意是指兄弟两人各方面都差不多。)人们尊称他们父子为“三君”,很多人家都贴着他们父子三人的画像。(不是通缉。)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