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天下王者

作者:一景之月
天下王者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最大的功劳

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 最大的功劳

“哼,我胡说,那好,我来问你?”自称刘炳的官员冷哼了声,道:“如今我大明的江山,可有半分国土是相国大人从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鞑子手中夺回来的?”
另一个声音冷哼了道:“好一个皇帝自有公断,相国大人若真有大的功劳,我刘炳自是心服口服,可我刘炳追随陛下数十年,从未见过相国大人有半分的功劳?”
李善长不在乎,但并不表示他不记恨,相反,他心中的怒火恨不得将这帮浙东官员一股脑的杀得干干净净,可理智告诉他,不能这么做,不说他如今还是堂堂的相国,官居一品,还是宣国公,这样的身份,去与一个官位不过四品的御史争吵,不断丢了他李善长的面子,也丢了淮西将士的脸,更丢了朱元璋的脸,所以他不闻不问,只是默默的听着,将这一切都放在心里,等待着最佳的时机,他相信,过了今日,他李善长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m.hetushu.com.com上,倒是,任何报复,任何手段都可以使用,这才是最厉害的杀手锏,一时的荣辱得失算不得什么,这个世道,从来是谁笑道最后,谁才是胜利者!
杨宪见刘伯温不说话,也猜不出他的心思,还以为他对自己的推波助澜很赞同,心中大喜,恨不得立刻看到李善长倒霉的模样,拉着刘伯温道:“大人,时候不早了,恐怕皇帝也好早朝了,你我还是进去吧?”
“既没计谋,又无战功,相国大人何德何能,位居第一功臣?”刘炳按着头上的血迹,冷笑的道。
李善长站在群臣的首位,阴沉着脸,一言不发,对于这些目光短浅之辈,他自然懒得去理会,这倒不是他清高,实在没必要,从他投奔朱元璋开始,到现在已经差不多十余年,这十余年里,他有没有功劳,并不是这帮人说得算,而是朱元璋。这一点,他心知肚明,更主要的是他更明白,朱和*图*书元璋对淮西人的倚重,既能当着满朝文武说他李善长是汉之萧何,那就足见他在皇帝的心目中的地位,萧何功劳名列汉之第一,他既是“萧何”这第一功劳,十有九稳是他。对于这份功劳,他不傻,自然不怕有人来争。
刘炳嘿嘿一笑,道:“好一个书生,人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相国大人是书生,可有为我大明立下功劳,卑职不才,敢问周将军,龙湾一战、鄱阳一战,平江之战,便是这北伐大战,那一计,那一谋是相国大人所出?”
浙东将士,以及其他江南书生,本就对李善长的淮西将士飞扬跋扈多有不满,好不容易看到了一个为其出头的,那还有不推波助澜的,一声吆喝声不止,这个说李善长没功劳,应该早早褪去相国之位,另一个,嚷着说李善长没资格接受封赏,一时大殿热闹非凡。
“你胡说?”原先的一个声音怒道,显得怒不可恕。
“你……”原先那https://www.hetushu•com•com人不是别人,正是淮西将士周德兴,一听刘炳这话,登时大怒,刚想反驳几句,可细细一想,人家说的倒也不假,所有战事,计从军师刘伯温,堂堂相国的确一计无出。
李善长在吴元年九月,平吴,论功封李善长宣国公,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赏赐无算。时惩元纵弛,颇用重典,法律有三条关于“连坐”的款文,李善长建议除大逆以外皆免之,朱元璋遂命他与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不久,李善长又率群臣上表劝朱元璋即帝位,朱元璋称帝后,命李善长为大礼使,定追封祖、父及册立后妃、太子、诸王等事宜。置东宫官属,李善长兼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余仍旧。不久,又上奏定六部官制,议官民丧服及朝贺东宫仪式。监修《元史》,主编《祖训录》、《大明集礼》等书,制定朝臣大小服色俸赐、天下岳渎神祗名号、封建藩国和*图*书及功臣爵赏,存恤国初都先锋、十大元帅、都尉、指挥、阵亡无后者之父母妻,禁淫祀。开国后,朱大明一切国家草创,百废待兴,各种典章制度,事无大小,皆由李善长和刘基、宋濂及其他儒臣共同商量、斟酌制定的,这一切的功劳,满朝文武或许看不明白,但朱元璋却是看得清清楚楚,也铭记在心,试问,天下未定,鞑子实力未除,朱元璋又不是昏君庸军,岂能在这个时候除掉李善长呢,自己或许能坐上这个位置,可自己性子太耿直,这些年得罪了不少淮西将士,眼下的国事,还须淮西将士在战场上厮杀,保卫刚刚建立的大明帝国,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首领,朱元璋岂能自断臂膀呢?不会,断然不会的?”
两人刚刚进入奉天殿,便听得殿内最深处,传来一阵争吵之音,一个声音喝道:“刘炳你一个小小的御史,竟然对当朝宰相指手画脚,相国之功劳,皇上自有公断,满朝文武自能看得见,不是你一个和*图*书小小的御史所能否定的?”
刘伯温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跟着杨宪上了台阶,便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奉天殿呈现在眼前,正门之上悬挂着朱元璋手臂的一块牌匾,“奉天殿“三个鞑子闪闪发光,笔力雄健有力,透着虎虎杀气。
原先的那人一愣,李善长是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哪里上得了战场,要说这国土,还真没他的份。但他是淮西将士,深得李善长信任,主帅被骂,自然要还击,哼了声,道:“相国那一介书生,自不能与徐将军、常将军相提并论?”
一直看不清,道不明的局面,竟一下子看得清清楚楚,如今的李善长可谓是权势最为得胜的时候,这个时候谁要妄想取代李善长,那是自寻死路,杨宪为人虽精明能干,眼光独到,却不了解帝王的心思,这一局杨宪是输了!”
淮西将士多是武将,论口舌之争自然不是刘炳等一帮文人的对手,几番骂下来,被人骂得哑口无言,却反驳不得,纷纷将眼光望向了李善长。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