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我是军阀Ⅱ

作者:caler
我是军阀Ⅱ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八十九章 变局(下)

第八十九章 变局(下)

正是靠着德意空军的支援,伊拉克人才勉强挡住了英国人的进攻,艰难的守住了巴格达。
当时德国人已经和齐兰尼政府有了很密切的联系,但不知是仍在举棋不定还是为了迷惑英国,齐兰尼忽然同意英国派少量部队进入伊拉克。
这样一来,泛阿派当仲的激进分子认为齐兰尼又倒向了英国,竟逼其下台,然而没用多久,齐兰尼就在自己的四位亲信将领的拥戴下重新回到了宝座上。
然而自30年代末期以来,泛阿拉伯主义运动开始在整个阿拉伯世界兴起,其主导思想是排除西方列强的干涉,建立一个统一的阿拉伯联盟。
在这种危机下,老狮子丘吉尔环顾四周,如今唯一能解救大英帝国的,只有美国了,可是美国除了按照《大西洋宪章》给予英国在《援助法案》内的支持外,尚未做好参战的准备,因此,已经指望不上了。
正是基于这种目的,希特勒决议将巴巴罗萨计划拖延一个月后再执行,并进一步加大对非洲集团军的投入。
随即,德军空军参谋长汉斯·耶舒恩纳克将军,授权德国空军上校沃纳·容克指挥一支德国航空部队增援伊拉克。
1941年,战事已经逼近埃及,并且叙利亚也在依附德国的维希法国的统治下,这时候伊朗国内被有势力觉得是时候搭上德国快车,并借此收回英波公司在伊朗西南部的油田,以及被英国人霸占的巴林群岛了,只是由于礼萨汗的压制,这个暗流才没有正式摆上台面。
5月31日,伊拉克军队开始在哈班尼亚空军基地南面的高地集结,并派信使通告英军,禁止任何人员、车辆或军机从该基地进和-图-书出。
当时,英军在伊拉克共有两处重要的军事基地,其中一处在海港城市巴士拉,另一处是位于哈班尼亚湖边的一个皇家空军基地,就在巴格达市的西面。
英国在埃及的大小官员狼狈的逃亡约旦,整个开罗和亚历山大一片末世景象,由此英国在中东的统治有土崩瓦解的趋势。
然而英国人也明白,此时,如果贸然用强,一方面自己正面对德、意的强大军事压力,另一方面如果一步走错,很有可能把已经严重的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让阿拉伯世界彻底倒向轴心国一边。
由于马耳他岛上的英国皇家空军及英国皇家海军航空兵被德意空军所牵制,因此,在德意轰炸马耳他期间,大量的物资被成功转运到北非成为德意军前进的补给。
1935年1月,礼萨汗正是将国名改为伊朗,意为“雅利安人的国家”虽说礼萨汗对希特勒的一套并不感冒,但为了实现现代化并收回被列强(即英俄)夺走的领事裁判权、石油租让权、渔业权、电报公司特许权、实现关税自主、取消外国驻军,他不得不与希特勒各取所需。
1941年6月22日深夜11时19分,英苏在莫斯科签订秘密协定,丘吉尔以同意战后苏联兼并整个波兰、西拉美尼亚、摩尔多瓦、芬兰及北伊朗等条件获得斯大林对德宣战的承诺。
到了1936年,在伊朗工作的德国顾问已经超过5000人,伊朗军队的火炮、步枪、手枪全部由德国制造,柏林与德黑兰之间也已经有了直航的班机,德国已经是伊朗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并且在欧战爆发后,这种贸易还通和*图*书过苏联转口进行着。
德国希望利用伊朗来威胁英印帝国和苏联南部腹地,伊朗则同样利用德国来牵制宿敌英俄,并希图利用德国技术来实现工业化。
不但顺利击退阿奇博尔德·韦维尔将军策划的【战斧行动】,并且趁着英军更换战地最高指挥官的混乱,快速突入埃及境内,一路推进到距离阿拉曼不远的富卡地区。
于是1941年6月12日,在凯塞林元帅的指挥下,刚刚结束克里特岛作战的德军雷姆克伞兵旅与意军第185【闪电】空降师对马耳他岛实施了空降此后。
经过一周的作战,德军夺取了这个至关重要的地中海小岛,从此彻底打开了地中海通道,英国地中海舰队因此,也被迫撤出苏伊士海峡,撤退至也门和索马里兰。
鉴于班加西石油对德国战争机器的重要性,于卡尔·阿道夫·霍利特将军指挥非洲军、意大利第一军、意大利第六军围困托布鲁克的同时,从1941年4月11日开始,阿尔贝特·凯塞林空军元帅指挥德国第二航空队对马耳他岛进行了长达2个月的狂轰滥炸。
英军拒绝了伊拉克军的要求,并要求伊军立刻撤出该地区。
经过短暂的僵持后,在6月2日凌晨5时,得知伊拉克人宣战的英军突然向伊拉克军队开了火,战斗终于打响了。
许多议员都极力主张从英殖民地手中“解放”叙利亚和巴勒斯坦。
卡尔·阿道夫·霍利特将军也不愿意让隆美尔专美于前,靠着第二俯冲轰炸机联队第Ⅱ大队装备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及意大利空军的支援,他最终以不到3000人的伤亡迫使托布鲁克城内2.和-图-书5万守军在6月1日宣布投降。
到了1941年,问题就更复杂了。
对于英国军队到来的目的,伊拉克人心知肚明,只是齐兰尼政府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很难跟英国人抗衡,因此,不得不暂时予以隐忍。
1941年6月24日凌晨3时,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第一乌克兰方面军等部突然对德占波兰、保护地斯洛伐克、轴心国成员匈牙利、罗马尼亚、芬兰全面实施进攻。
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伊拉克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边上更加强大的伊朗也出现了反英的迹象。
但此时,丘吉尔最担心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希特勒已经注意到伊拉克的变化。
站在全球的角度的俯视,便可以理解日军为什么会突兀的结束第二次长沙会战。
因此,从39到41年间,德、英两国都开始了对伊拉克的强大外交攻势,拼命扶植自己在国会中的代言人。
那么除此之外,英国还能指望谁呢?
依靠这些宝贵的补给品,特别是其中96辆三号G/h/J型战车和42门88mm高射炮、150辆欧宝军车,隆美尔如虎添翼般继续狂飙猛进。
尽管英国人的战斗力和指挥艺术根本无法跟德军相比,可是欺负弱小的伊拉克人却没有问题,战斗进行了2天,占有优势兵力的伊拉克军却始终无法攻克哈巴尼亚基地。
二战爆发后,当时的首相拉希德·阿里·齐兰尼在泛阿派军官的支持下,虽然不得不按照《央伊条约》同德国断了交,但却拒绝向意大利和德国宣战。
此时,英国人才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可是随这德意军在北非的节节胜利,英国人被迫从海https://www.hetushu•com.com湾地区抽调更多的部队前往埃及以阻挡隆美尔的进攻,这就给伊拉克人以机会。
英国佬这回明白,摊牌的时候到了。
事情还是要从北非战事的变化说起。
英国人的讨伐军于1941年4月18日抵达了北部重镇巴士拉。
1925年前,当时的伊朗还叫波斯,一个名叫礼萨汗的军阀正式驱逐了国王艾哈迈德,并自行带上王冠,以波斯古称:“巴列维”为新朝代的王号。
这时人们才发现,齐兰尼的胆子更大了,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德国提供直接军事援助的承诺,并严词拒绝了英国向伊拉克增派援军的要求。
纳粹德国见时机难得,开始在伊拉克政坛活动,希望伊拉克能够倒戈而成为第三帝国在中东的前沿。
这场运动深深影响了当时伊拉克军队中出身贫寒的中下级军官,在他们的推动下,脱离英帝国控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于是,英军不顾希腊与利比亚战事的危机,从埃及派出了一支伊拉克讨伐军,主力为印度第十步兵师,由爱德华·昆南爵士指挥。
并且为了更好的牵制德国,英国还答应战争期间每年向苏联提供价值2.5亿英镑的机器、原料、军火、车辆、黄金的额外援助并且承诺协助苏联获得美国提供的支援据此。
然而自从法国沦陷以后,泛阿派在国会中逐渐占了上风。
事实上作为英国曾经的委托统治地之一,伊拉克曾于1930年与英国签订过所谓《央格鲁-伊拉克条约》从文字上确定了双方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相互依赖和支持。
托布鲁克的易手对英国和反英势力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刺|激,正当英国首相丘吉尔因此m.hetushu.com.com,被英国下院质询的时候,伊拉克突然向英国宣战了。
沃纳·容克上校很快组织起一支装备有14架BF-110C型战机、7架He-111H轰炸机、20架容克-52/3m型运输机及若干架容克-90的飞行联队,取道希腊、叙利亚飞进伊拉克。
一旦伊拉克人真的倒向了轴心国一边,进而控制了海湾地区,海湾的石油便将源源不断地灌入德国钢铁大军的油箱里,这对于大英帝国来说不啻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噩梦。
6月22日,再次得到后方补给的德国第五轻装甲军及意大利【公羊Ariete】和【德里亚斯特Trieste】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在阿拉曼击败英军的最后反击后,一路向埃及港口重镇亚历山大高歌猛进。
稍后意军第155中队11架C.R.42型战斗机飞抵基尔库克。
不过联合伊朗反英的局面已经引起了希特勒的重视,尽管此时,希特勒已经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但是如果能在中东率先击败英国人,进而导致大英帝国丢失印度王冠的话,英国是极有可能被迫对德妥协的,这样一来德国军方素来视作噩梦的两线作战就有可能不复存在。
得到了德国人的支持,泛阿派的胆子更大了,齐兰尼随后宣布,禁止英国军队进入伊拉克。
为了大英帝国的存续,丘吉尔就只能魔鬼打交道了。
讨伐军的明确目的就是要恢复英国在伊拉克政府中的主导地位,并保护所有英国的在伊利益。
没错,就在当年的6月间,国际形势忽然发生了急剧性的变化,正是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才使得日军不得不调整、收缩、结束各类正在实施或准备实施的作战计划。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