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一世富贵

作者:安化军
一世富贵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六卷 一策安天下 第89章 你们要做点善事

第六卷 一策安天下

第89章 你们要做点善事

衙前一是怕押运官物,路上一旦有个闪失便就要他们自己赔偿,很多时候还要搭上路费。再一个就是怕被官府强行逼迫扑买酒楼、渡口等等。这些产业既然到了要逼着人扑买的地步,不用问就都是赔钱的。徐平废除了这两项,一是缓合矛盾,笼络公吏的人心,让他们尽心办事,把新的政策推行下去。再一个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官府有了税收的固定来源,官办产业该关的关,不需要靠这种方法盘剥,把精力放到赚钱的产业上去。其实除了这两项明摆着是官方从衙前手里抢钱的举措,衙前的负担依然很重,不管是治安还是催缴赋税,甚至是治理沟渠、道路等各种杂事,也都首先落在他们的肩上。
徐平只是笑:“周员外已经同意了,怎么,郑员外不同意?”
周正海哪里知道这些事情,实际上他做里正,连这个差使到底要做哪些事情都闹不明白。反正就知道这不是个好差事,一任下来家里好多破费,到县里花钱找人都逃不掉。
周正海脸皮抽搐了一下,还是心痛要掏花出去的钱,只好硬着头皮道:“官人说的是。”
一眼看见旁边的郑中攀神色躲躲闪闪,周中海脑中灵光一闪:“官人,郑员外也一样是乡里的大户,上一任的里正就是他做的!这么重大的事情,小的怎么做得来?还是让郑员外牵头,小的从旁协助就好!”
“你看,现在不是说学社,是说富人啊,有了钱财,要给乡里做点好事。现在乡里的学童https://www.hetushu.com.com风吹日晒,跟着唐秀才读书识字,你们于心何忍?几个大户凑点钱财,为学社建几所房屋,后世子孙都会受益,这是你们的功德。现在你们家境殷实,谁要敢说子子孙孙都是如此?真有了落魄的那一天,这也是你们为子孙积的福。”
在农村追求公平怎么做?自然就是还按以前的政策,打压上中户,尽量减轻下户和客户的负担。土财主再是心怀不满,难道还能翻上天去?受不了这些,要么就是把家业搬到城镇去,要么就乖乖在乡里做大善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这是徐平对待城镇和乡村不同的态度,是基本政策,不管是到了什么地方,遇到的是什么人,站出来反对这一点,徐平都不可能做任何妥协。
郑中攀无奈,只好站起身来,满脸通红,口中道:“官人,小的薄有家产,是祖上几代人积攒下来,供养不少家口,实在没有什么余财。”
里正是同样的道理,本来把官方收入的重心放到了商品经济上去,乡村的负担以后就要减轻,里正为朝廷赋税做保的用处可有可无,不如就直接废除,也算是徐平针对乡村大户的一项德政。但另一方面,里正的负担里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科配与和买,不管是官府向乡村强行摊派卖盐,还是低价购买绸绢,这种负担都是首先压到里正的头上。这些徐平完全没有动,一切都按照旧规矩行事。骑马赶车缰绳要一点一点地https://www.hetushu.com.com松,开车油门要一点一点地大,一下到底会出大事情的。剩下的这些没动的部分,算是一种缓冲,官府的财政不紧张,也不会采取这种容易激起民变的措施。
徐平要在这个时代推行商品经济,那么在商品经济的范围内,只能先讲效率,兼顾公平。现在只是开始阶段,两者的矛盾不明显,但总要会遇到选择一项牺牲另一项的时候。
徐平之所以看死这两个大户,让他们出钱助学,也是立下个规矩。可以把官方加在大户身上的负担减轻,但相应地也要让他们负起责任来。来自官方的压力小了,便就作威作福,横行乡间,甚至拉大乡间的贫富差距,那是徐平所不能允许的。
郑中攀涨红了脸,高声道:“我家里的钱,都是祖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凭什么要花出去给别人家的孩子建学屋!大不了以后我家的孩子大了,不入这学社就是!”
哪怕只是减轻了一部分负担,做里正的也应该对徐平心存感激才是,周正海这个混人竟然完全没有这种觉悟,还在这里叫苦。
郑中攀脖子一梗,横下心来道:“官人如此说,何不由官府出钱建几间学堂!”
社会发展,是追求公平还是追求效率?是两者兼顾还是效率为先兼顾公平,或者反过来先要公平再兼顾效率?并没有完美的答案。两者协调发展也是可以的,但总是限定在一个范围内,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做出一个选择。两全其美的路只能是一小https://m•hetushu•com.com段,走下去总会遇到岔路,就看腿要迈到哪一边。
因为衙前里正这两种差役在民间的反弹太大,也确实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徐平稍稍减轻了他们的负担,把最重的几项压近废除了。
周正海见别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不由心里慌乱,对徐平胡乱拱手:“官人是天下间难得一见的好官,做的自然都是为我们这些小民着想,是小的没有见识。——里正现在真的不是重役了?我阿爷以前做的时候,可是没了半个身家!”
徐平道:“差役自然还是,只是算不得重役了。周正海,你也是本乡本土的人,既然有些身家,便就要为乡里做些好事。什么是好事?第一就是要重学,其次是修桥铺路,出钱做义庄义渡。村里学社没有房屋教学,你理应站出来,为他们伐木为梁,烧泥为瓦,怎么可以用各种借口推托呢?我看,此事就这么定了吧,你做里正,便就由你牵头,赶在夏天来临之前,由乡里的中上等户按家产出钱,为学社建个学屋,如何?”
唐从礼大喜过往,向徐平行礼:“学生代表乡里的学童,多谢都漕!”
郑中攀低头沉默了一会,猛地抬起头来,横下心道:“不是小的不舍得钱财,只是家里十数口,老的老,小的小,实在是没有那些闲钱。再者说了,小的家里也没人入学社!”
徐平看着周正海,过了好一会,才笑了一笑:“自我来到京西路,已经多次行文,不许派衙前押运官物,以后也不许衙前扑买官和_图_书府产业,已经扑买了的,可以立即转手。至于里正,帮助催缴赋税是应有之义,如果连这些都不做,那还要里正干什么?但是,乡民欠税不再由里正做保,不交赋税的暂且记账,留待下次本息一起补足。周员外,欠的赋税不向里正催讨了,怎么还是重役?你这话,是说我定下的规矩汜水县没有遵守喽?”
追求效率自然免不了牺牲公平,会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深,当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这种影响便就会越来越明显。徐平想把这种矛盾限制在城镇,而不扩展到乡村中来,这样做也是为了尽量减小社会的动荡。城镇里官方的力量最强的,真出了事,不管是安抚还是镇压,都比农村容易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什么自古以来,汉高祖斩白蛇,开两汉四百年江山,那时也不过是个亭长,就是现在的里正。不说那么远,唐时里正也是吏职,怎么就是重役了?到如今只是让里正为乡民的赋税做保,官府催缴,才成了重役。我现在不这样做了,里正就是个普通差役,跟重役半点也谈不上。你不知道不怪你,但今天我跟你说了,可是知道了吧。”
建几间茅屋能花几个钱?对官府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徐平不能坏了规矩。今天在这里让汜水县里把建学堂的钱出了,那么其他的乡村怎么办?全都由官府出钱?开什么玩笑,这个年代的经济水平,连城镇里普及教育都远远做不到,更何况是乡村。有多大的力量做多少事,乡村的教育,只能是让农民自hetushu.com.com助办学为主。
“学社自然是有学社的规矩,为长久计,是不能坏的。但是,现在说的不是学社的规矩,周员外一样是在学社该交的钱外额外出钱。是不是,周员外?”
周正海左顾右盼,心里有苦说不出。乡里来个大官,自己巴巴地过来见一面,怎么就要破费了呢?乡下建个房子也没有什么要买的东西,便雇人总得出工钱啊,凭什么就由自己出了?天地良心,自家也只有一个孩子在那里学认字而已。
徐平看着郑中攀,脸上的笑容慢慢淡去,过了好一会,脸上才又重新浮现出笑容:“官府手里没有钱,要出钱,那钱从哪里来?还是从你们的身上来。既然如此,为何不直接让你们把钱出了,在乡里还落个善人的名声。要官府强征,何苦呢?”
徐平脸上微笑,转头去看郑中攀。
周正海眼珠转了转,看了看周围的人,才道:“官——官人,今年的夏税还没有开始收缴,小的不知道原来有了新规矩。不过不管怎么说,里正都是重役,自古以来的规矩,这难道还有错了吗?小的自从接了这差使,便就小心翼翼,连肉都许久不吃了。”
商品经济的商品不包括粮食,商品经济自然也就不包括单纯种植粮食的农民,那么很简单,在农村就不需要效率为先。官方所征收的财富,以后会主要从城镇的商品经济中得来,农村的负担会越来越轻。这个时候发展商品经济不用面对国际竞争,也就不需要那么残酷的原始积累,工农业剪刀差不是必要的,大不了积累的速度慢一点就是。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