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海魂

作者:闪烁
海魂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第二十三卷 前进跳板 第七十六章 巨舰的反击

第二十三卷 前进跳板

第七十六章 巨舰的反击

到此时,已经是六点三十三分。
六点三十五分,“俄亥俄”号最惨烈的一分钟,在这一分钟内,六艘“新省会”打出了122发炮弹,当时没有办法统计出有多少发穿甲弹命中,瞭望员只统计出了在战舰上爆炸的穿甲弹。
相反,在20000码以上,炮弹的速度降低了很多,穿甲能力也就减弱了不好,而在15000码以内,因为炮弹落下的角度不大,而且打击的多为战舰的侧面主装甲,其效果反而不好。
26式穿甲弹是帝国海军的第三种400毫米口径的重型穿甲弹。
就算“俄亥俄”号皮坚肉厚,也不可能承受住这么多的炮弹!
很快,战舰中部再次发生爆炸,并且窜起了橘黄色的火苗,这应该是战舰上的航空汽油被引爆了。
26式穿甲弹的设计也有一定的问题。
“俄亥俄”号的还击把“贵阳”号的舰长吓了一跳,可是很快他就发现,敌舰的还击根本就没有准头,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了。
“蒙大拿”记的主装甲带到A炮塔下方的弹药库外侧就终止了,在采用重点防护的原则下,舰首并不属于重点防护区域,当时也没有任何一艘战列舰会在舰首设置厚实的装甲。
战后,第三特混舰队六艘战列舰统计的结果是,至少命中了敌舰169枚炮弹,误差大概有一成左右,可瞭望员观察到的爆炸次数却仅仅只有30多次,加上在舰体内部发射的爆炸,也不会超过50次。
万幸的是,六艘“新省会”对付的是一艘,准确的说是半艘“蒙大拿”因为“俄亥俄”号只有正面的两座炮塔可以还击。
在这两分钟内,B炮塔也失去了战斗力,最终只有相对低矮,难以被直接瞄准的A炮塔还可以使用。
前面两座炮塔里的官兵是在两分钟后才知道司令舰桥已经被炸毁,舰长等战舰上的高级军官几乎全部阵亡。
在数分钟的交战过程中,“俄亥俄”号仅和_图_书仅只进行了三次还击,打出了不到十发巨弹,而且没有对南面的战舰构成任何威胁。
在无法用舰首方向上的主炮还击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接替了指挥的轮机长下令战舰向右侧转向,准备把屁股甩过来,用舰尾方向上的两座主炮进行还击,同时避免在港口外搁浅,好让后面的战舰也跟出来。
这个偏差距离也确实有点吓人。
因此,在战斗开始后三分钟,A炮塔的炮手利用辅助瞄准仪打出了第一轮还击。
紧接着,战舰的舰桥下方发生了一次猛烈的爆炸。
要知道,战舰的侧面投影要比正面投影大十几倍,这不但更容易中弹,而且也给了对方炮手更多的选择。
与帝国海军以往使用的轻型穿甲弹的区别是,重型穿甲弹的初速较低,存速能力好,而且弹道弯曲度大,更加适合远距离交战。
造成哑弹率与跳弹率高达七成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的炮击角度,二是26式穿甲弹在设计上的一些缺陷。
另外,在这个距离上,26式穿甲弹应该有足够的把握穿透“俄亥俄”号的主装甲板,因为设置了很大的倾斜角,结果有很大一批炮弹没有能够打穿装甲,进入舰体内部。
而在挨了好几发穿甲弹之后,A炮塔也失去了战斗力,里面的官兵全部被震死,或者震伤。
在更为容易瞄准的情况下,开火的速度更是提高了不少,很多炮手甚至将火炮固定在一个角度上,然后就是不断的把炮弹打出去,以提高开火的速度。
“俄亥俄”号的牺牲不是没有价值的,正是因为这艘战舰缠住了敌人,同时为后面的三艘战列舰挡住了敌人的炮弹,赢得了冲出港口的机会,所以,在“俄亥俄”号被击毁的时候,紧跟在其后面的“蒙大拿”号,“缅因”号,以及“新罕布什尔”号冲了出来,并且有能力向南面的六艘“新省会”级进行有效的还https://www.hetushu.com.com击。
从爆炸点来看,应该是左侧前面两座副炮的弹药库发生了爆炸,因为这两座弹药库就设在舰桥下面。
从后来统计的结果看,这三分钟内的炮击命中率超过了五成,可问题是,真正爆炸的炮弹却远没有那么多。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在C炮塔的弹药舱爆炸之后,“俄亥俄”号已经被炸成了两截,没有任何办法可以让这艘战舰继续浮在海面上。
到此,六艘“新省会”转移了目标。
六点三十四分,“俄亥俄”号被至少六枚穿甲弹命中,其中有两枚打在了左舷中部的副炮群里,将左侧的五座副炮炮塔全部炸毁,另外一枚打在了舰桥后方烟囱的根部,炸断了烟囱,还有一枚打中了舰桥上方的桅杆,炸断了桅杆。
而且在前三分钟内,“俄亥俄”号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铺天盖地般的打击很快就让这艘战列舰陷入了瘫痪状态,也就难以威胁到“新省会”了。
破坏最大的应该是打中了舰首左舷的那枚穿甲弹。
也正是如此,当时击中了“俄亥俄”号的炮弹中,大概有两成,成了“跳弹”没有威胁到战舰。
如果当时双方势均力敌,四艘“蒙大拿”与六艘“新省会”摆开架势打的话,这两个问题就足够让常荐新吃大苦头了。
三分钟之内,至少有八发穿甲弹打中了司令舰桥,其中有四发跳开,只有两发穿透了装甲,这已经足够了,只要有一发穿甲弹击穿,就算不爆炸,司令舰桥里的官兵也将无法幸免,更别说是两发,而且还都发生了爆炸。
这可以说是当时所有重型穿甲弹的一个共同特点,而根据这一特点,26式穿甲弹的引信在设计的时候也更为重视垂直打击时的可靠性,而没有考虑到,在近距离交战中对付敌人的倾斜装甲板的时候,炮弹的着点角度并不是垂直的,其撞击速度与角度肯定有所差别。
爆炸首先是从m.hetushu.com.com战舰中部开始的,大概是锅炉舱的压力过高,导致锅炉爆炸吧,从当时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在爆炸发生的时候,战舰并没有猛烈的震动,只是白色的水蒸气从战舰的体内迅速的冲了出来,这是锅炉爆炸所产生的主要现象。
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变相的提高装甲的垂直厚度,还能够提高跳弹的比例,从而提高抗打击能力。
另外,肯定有更多的穿甲弹在舰体内爆炸,此时的交战距离在6000码以内,而且战舰侧面的主装甲厚度肯定比炮塔的正面装甲厚度薄得多,在这个距离上26式穿甲弹的穿甲能力超过了600毫米,而当时没有任何一艘战列舰的侧甲厚度在600毫米以上。
这个决策似乎没有什么错误,可正是这个决策,最终让“俄亥俄”号成为了第一个牺牲品。
同时,战列舰已经冲出了狭窄的港湾出口。
结果,26式穿甲弹不但难以在7000码的距离上击穿“俄亥俄”号主装甲带上最厚的部位,比如炮塔的正面装甲,而且就算是穿透了装甲,也因为引信设计不合理,大部分炮弹都没有爆炸!
这枚26式穿甲弹将“俄亥俄”号的舰首炸出了一个达到了30多平方米的大缺口。
与“依阿华”一样,“蒙大拿”级司令舰桥的装甲厚度比主炮炮塔的正面装甲要薄一点,大概少了50毫米的厚度,而这50毫米的厚度就足够让美国人感到后悔了。
在速度不到十节的情况下,战列舰要转向90度,至少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而在这几分钟里,足够对方的战列舰打出数百发穿甲弹了。
他们都判断,美军战舰必须转向,不然在港湾出口处搁浅或者沉没的话,后面的战舰就出不来了。
致命的爆炸发生在战舰的C炮塔下面,肯定是在锅炉爆炸后,损管抢修人员伤亡惨重,无法控制住向主炮弹药舱蔓延的大火,也没有及时打开弹药舱的通海阀,https://www.hetushu.com.com结果导致主炮弹药舱爆炸。
在第一轮炮击中,“俄亥俄”号的司令舰桥就被打掉了,这就如同一个人的大脑已经被打残,身体就无法得到控制,空有强健的四肢,也没有多少威胁。
也就是说,如果真有170发左右的炮弹命中了“俄亥俄”号,那么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炮弹爆炸,其他的全是哑弹!毫无疑问,这个哑弹比例确实是太高了,高得有点离谱!后来,在“俄亥俄”号被打捞起来之后,这一统计结果得到了证实,当时承担打捞工作的部队在这艘战舰上一共找到了86枚没有爆炸的炮弹,另外,还有很多炮弹在命中战舰后被弹了出去,也没有发生爆炸。
另外,该炮塔后面的司令舰桥也是重点打击对象。
当初,设计师为了提高“蒙大拿”级的防御能力,减少被弹面积,A炮塔被设计得相对低矮,可也因此而影响到了A炮塔的视界,结果,炮手根本就无法精确瞄准,打出的炮弹就更不可能威胁到对面的战舰。
美军的反击并没有多少威胁,当时“俄亥俄”号首部二号炮塔的三门主炮已经全部损坏,虽然没有一发穿甲弹打穿了主炮炮塔的正面装甲,但是在被四发26式穿甲弹连续命中后,就算主炮炮塔的正面装甲再厚实,穿甲弹撞击时的巨大冲击力也足以震坏炮塔内的所有设备,并且震死,震伤炮手。
通过帝国海军的测试,26式穿甲弹的最佳打击距离应该是15000码到20000码之间,在这个距离上,穿甲弹几乎是垂直落下的,而且有很大的存速,能够保证击穿敌舰的水平装甲。
“俄亥俄”号舰首方向上的主炮全部失去了战斗力。
同时,战列舰不是驱逐舰,不是说想转向就能迅速转过来的。
在前三分钟之内,“俄亥俄”号根本就没有进行“抵抗”而且在这三分钟之内,南面的六艘战列舰分别打出了五到六轮齐射,也就是说,仅仅三分钟,六艘“和-图-书新省会”级战列舰就在“俄亥俄”号上用掉了近300发炮弹。
当“俄亥俄”号开始转向的时候,炮击的频率瞬间提高了不少。
随后,战舰上还发生了几次规模不一的爆炸。
在接下来的四轮炮击中,“俄亥俄”号的A炮塔至少挨了六枚炮弹,而且附近的部位也挨了好几枚穿甲弹。
六点三十六分,又有数发穿甲弹在舰面上爆炸,就在“新省会”级上的炮手感叹敌舰竟然如此顽强,被这么多炮弹击中后还不爆炸,也不沉没,而且跟在后面那艘敌舰已经快要驶出港湾的时候,“俄亥俄”号发生了一连串的大爆炸。
当时,守在南面的六艘“新省会”级的上的舰长都在等待着这个机会。
前三分钟的炮战中,六艘“新省会”级打击的都是“俄亥俄”号的正面,而“蒙大拿”级战列舰在设计的时候吸取了很多的实战教训与经验,其舰桥的体积相对较小,而且主炮炮塔的正面装甲,以及大部分主装甲都有很大的倾斜角。
这些水蒸汽有数百摄氏度,而在密闭的空间内,是不可能迅速的散发的,也就是说,水蒸气所过之处,绝对不会有人能够生存下来!
其中八枚穿甲弹在舰面上爆炸,爆炸点都集中在了战舰左舷的中部,因为爆炸过于密集,瞭望员没有判断出每一发穿甲弹的准确命中位置。
最终,该舰在六点四十四分的时候沉没,因为沉没处水深不到30米,战舰又是尾部向下沉没的,结果舰首的很大一部分还翘在海面上呢。
而且,正是这次还击,让六艘“新省会”级战列舰的舰长都发现敌人还有还手的力量,结果,在接下来的几轮炮击中,六艘战列舰上的54门主炮全都瞄准了“俄亥俄”号的A炮塔,打掉敌人的还手能力,这是战列舰炮战中的不二原则!
三发炮弹全都从位于六艘“新省会”级战列舰编队中间的三号舰,也就是“贵阳”号的头顶上飞过的,然后落在了战舰南面数百米外的海面上。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