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阅读

崛起之华夏

作者:银刀驸马
崛起之华夏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手机阅读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0%
作品相关 “扭曲的利刃”——“济远”舰小史

作品相关

“扭曲的利刃”——“济远”舰小史

“济远”级军舰的武器系统里还有李鸿章着迷的鱼雷兵器,在军舰首尾,及两舷都设置有专门的鱼雷发射室,共装备4具鱼雷,使用德国造刷次考甫磷铜鱼雷,即黑头鱼雷。同时参考了“定远”级军舰的设计,“济远”舰上也搭载有2艘舰载鱼雷艇,名称可能为“中甲”、“中乙”,回国后与当时北洋海军的其他鱼雷艇一样,被纳入旅顺基地管辖。此外,符合19世纪巡洋舰的规范,“济远”舰的武器系统里,还有水下尖锐的撞角。
“济远”级军舰装备的小口径火炮数量较大。包括2门47毫米单管重型哈乞开斯炮、9门37毫米单管哈乞开斯炮,以若干多管连珠炮,这些火炮虽然主要用于杀伤敌方人员,和抵御高速逼近的鱼雷艇。但近距离上对敌方大型舰船,也具有一定威慑,尤以哈乞开斯式单管炮为甚。另据史料记载,“济远”级军舰回国后,又增添了4门金陵机器局生产的铜炮,口径在70毫米左右,属于当时大型军舰普遍装备的舢板炮,主要提供给舰上的海军陆战队(北洋海军内称为洋枪队)上岸作为行营炮使用,必要时亦可换装舰用炮架布置在军舰上作战。
作为19世纪中后期一艘较先进的军舰,“济远”舰烟囱后部的军桅的桅盘里安装有1盏照度为20000支烛光的探照灯,这座桅盘是“济远”舰的瞭望平台,但是设置于烟囱之后,军舰航行起来,滚滚浓烟难免要把桅盘变成热腾腾的笼屉,里面工作的水兵难免会用些恶语来形容这艘军舰的设计师。“济远”舰舱内装有80盏电灯,以为各工作岗位提供照明,另配有8具淡水柜,其蒸馏系统生产的淡水每日可供应百余人食用。整体而言,这是一级尚算先进的军舰,其武备系统、穹甲样式都属可圈可点之处。1883年11月2日,“济远”舰顺利下水,并于次年的9月7日完成航试,如期交船。只是因为遇到中法战争爆发,被迫和“定远”、“镇远https://www.hetushu•com.com”一起滞留德国。
中国在德国订造的“济远”级穹甲巡洋舰,是德国船舶工业史上设计建造的第一型穹甲巡洋舰,为后世的德国巡洋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积累,1884年10月29日李鸿章亲自将这艘军舰命名为“济远”,英文译称ChiYuan。“济远”舰排水量2300吨,舰长71.93米,宽10.36米,吃水5.18米,动力系统为2台复合式蒸汽机和4座燃煤锅炉,功率2800匹马力,双轴双桨,航速16.5节,快于“定远”级铁甲舰,该型舰的煤舱容积较小,标准载煤230吨,最大载煤只有300吨,不符合当时有关巡洋舰续航能力的要求,此点后来备受诟病。“济远”舰回国时,曾一度连甲板上都堆满燃煤,方才勉强敷用。
根据李鸿章后来的奏折透露,“济远”级军舰设计时以英国铁甲舰“赫士本”号(Hotspur)为参考母型,但从其建成后的情况看,外形上实际非常类似德国的“Wespe”号炮舰,很多地方的设计里都透出蚊子船的踪影,由此也可看出,“济远”实际是德国造船工业的一个不成熟的试验品,中国再次为德国的技术试验买单了。鲜为人知的是,早期的“济远”舰,外观上的特征实际是三桅单烟囱,为使用风帆起见,曾一度在钢制的军桅外,添加过2根木质的桅杆,只是回国后,因为没有太多对于长距离航行的要求,才将2根木质桅杆拆除,变成了后来世人熟知单桅单烟囱的样式。
几乎在中国的“济远”舰建成同时,德国开始建造自己的采用穹甲技术的军舰“Brummer”。这是一级简化版的“济远”,设计中大量运用了“济远”的经验,从它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济远”的影子。这级军舰的穹甲同样位于水线之下4英尺处,同样采用了弧形的“龟甲”式穹甲,同样面临机舱逼仄的问题,同www.hetushu.com.com样装备了与“济远”型号相同的210毫米克虏伯大炮。此外,希腊也跟风仿造了一艘类似“济远”的军舰,1885年,法国建造自己的第一艘穹甲巡洋舰“Tage”时,也效仿了“济远”的设计,采用弧形穹甲。而德国在拥有了“济远”和“Brummer”的经验后,到1886年设计新型穹甲巡洋舰“IreneII”时,才将弧形穹甲从水线下4尺处提升到了水线附近,德式穹甲巡洋舰的设计至此方趋于完善。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济远”级巡洋舰的穹甲安装位置和覆盖范围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它的穹甲样式却非常独特,不同于英国那种中间平、两边坡的穹甲,这级军舰采用的是中间隆起的弧形穹甲,即李鸿章所称“中凸边凹,形如龟甲”。(当时的看法认为英国人的穹甲其实是3块平装甲,铆接在一起,装甲衔接的部位,被认为可能不牢固,而德国人则凭借高明的冶金工艺直接加工出了弧形板材,从而避免了此弊病)由“济远”开创的这种新式的穹甲,一直影响了之后德、法等国穹甲巡洋舰的设计。
“济远”级军舰的武备配置思路也不同于早期巡洋舰,不再在军舰上装备大量火炮,而只装备少量威力巨大的大口径火炮,属于“以口径换数量”的设计。它的主炮包括:2门克虏伯1880式210毫米35倍径后膛钢套箍炮和1门克虏伯1880式150毫米35倍径后膛钢套箍炮。其中,210毫米火炮每门重13.5吨(仅指炮管),实际口径209毫米,炮管长7330毫米,膛线长6720毫米,使用钢弹、开花弹及子母弹,均重140公斤,发射药包重45公斤,274米距离上,可击穿厚达451毫米的铁甲,火炮初速530米/秒,有效射程8300米,射速每分钟1发。这2门威力巨大的火炮双联安装在舰首的露炮台内,采用人力配合水压辅助动力转动和_图_书,与“定远”级军舰一样,“济远”主炮的露炮台上也安装了闷罐式的穹盖炮罩。位于舰尾露炮台内150毫米火炮,与“定远”级铁甲舰装备的同型,各项参数相同,同样炮台上也使用了穹盖炮罩。
“济远”更重要的特征,在于它的防护措施。作为名副其实的穹甲巡洋舰,“济远”装备了厚度在4英寸左右的穹甲甲板,材料为当时最新式的钢铁复合装甲。但和以“埃斯美拉达”为代表的新式穹甲巡洋舰不同,德国造的“济远”实际是艘没有学到家的穹甲巡洋舰。很可能因为英国在技术方面的封锁,虽然“济远”是一种仿英式的军舰,但沿用的仍是英国早期穹甲巡洋舰的设计,穹甲只覆盖了机舱上方,并没有延伸至全舰,防护性能不如“埃斯美拉达”。而且穹甲的位置竟然安装在水下4英尺处,这有悖于“穹甲界隔漏水”的设计思想,与英国早期的平甲巡洋舰“Comus”如出一辙,弊端也如出一辙,“其穹甲低水四尺,浮力无几,隔堵水久,奇支侧难免,斯时炮势成上重,驾驶为难,危险特甚”,“其失如机舱逼窄,绝无空隙,只身侧行,尚虑误触,暑月炎燠,临战仓皇”,因为穹甲甲板位于水线下,一旦上方的舷侧中弹洞开,大量涌入的海水势必完全淹没穹甲甲板,导致军舰覆没,而且穹甲甲板低于水线,使得在其之下的机舱高度大受限制,本来那个时代军舰的动力系统就非常庞大,压缩在如此小的空间里,操作自然非常费事、危险,机舱的工作环境大受影响。由此可以看到,“济远”是一艘没有学到家的穹甲巡洋舰,德国人拿中国的银子做了次价值不菲的试验。
如今“济远”舰的部分武器、舰材等遗物,全部保存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对外展出。这些当年的遗物,默默地诉说着那艘被扭曲了的利刃——“济远”舰的故事。
189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爆发,由于方伯谦临战怯敌,畏缩不前,“济远”舰在战www.hetushu•com.com斗中表现不佳,颇为后人诟病。海战结束后,“济远”舰又奉命同“广甲”舰及“长鲸”号潜艇一起在日本对马海域布雷,掩护“长鲸”号潜艇偷入长崎港内,击沉日本从阿根廷新购之“五月二十五日”号巡洋舰,并同前来助战的智利舰队胜利会师,炮轰长崎,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济远”舰调入广东舰队,中日丁酉战争中,“济远”舰参加了琉球海战,同友舰一起击退了企图占领琉球的日军。清朝覆亡,华夏共和国成立,“济远”舰也加入了共和国龙旗海军,长期在广东驻防。华俄战争中,“济远”舰参加了围歼俄国装甲巡洋舰分队的第二次琉球海战。“济远”舰参加的最后一次战斗是华俄战争中的珠江口之战,华俄战争结束后,“济远”舰退役,后被拆毁。
由此可见,尽管“济远”在设计上存在诸多问题,但并非德国人故意为之,在那个缺乏成例,一切都在摸索的探索阶段,对于这些全新的军舰形式,谁也无法肯定判断究竟孰是孰非。而且,德国是首次建造穹甲巡洋舰,设计上“本未尽善”,伏尔铿船厂也坦率地承认了这点。
除覆盖机舱顶部的“龟甲”形装甲甲板外,“济远”露炮台的装甲围壁采用了厚达14英寸的钢面铁甲,为安装在其中的火炮的炮架及传动装置提供了坚实的防护,露炮台上扣着的闷罐式穹盖炮罩的厚度和“定远”级军舰的一样,厚度较薄,仅有1.5英寸,虽说这个厚度对于抵御小机关炮的攻击已经够了,但谁能保证战时敌方只用机关炮攻击这个炮罩呢。同时,和“定远”级军舰一样,穹盖炮罩具有“药气密闭”的弊端,对瞄准、射速都有极大妨碍。“济远”另外一处采用装甲保护的部位是司令塔,这是战时操舰和军官指挥的场所,但装甲厚度仅为1.5英寸,而且可能是出于避开前方巨大的主炮台遮蔽的考虑,“济远”的这座防护较薄的司令塔,竟然破天荒地被高高安置在飞桥之上,www.hetushu.com.com虽然这样可以获得良好的观察视线,但将如此重要的部位大面积暴露在外,难免埋下了安全隐患。但是如回想到“济远”那类似于蚊子船的舰体布置,这点倒又不难理解,因为蚊子船司令台的位置也大都在那个部位。
继任驻德公使许景澄抵达德国后,受命检验了前任订购的3艘军舰。“定远”、“镇远”质量毫无问题,“济远”的建造的质量也并无问题,只是设计上确实存在缺陷,之后在许景澄交涉下,都一一尽量做了弥补。因此“济远”舰后来被人们称为“扭曲的利刃”。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在丰岛海面拦击中国护航舰队,丰岛海战爆发,“济远”舰在管带方伯谦的率领下同友舰“广乙”一起奋勇抵抗优势日舰的进攻,并击沉日本主力巡洋舰“浪速”(中国官方记载如此,近世考古学者经研究“浪速”残骸后认为“浪速”为触水雷引发弹药库殉爆沉没,而水雷为何人所布则已无法查证,此处存疑),“浪速”舰上包括舰长东乡平八郎在内全体官兵葬身鱼腹,而此役中国亦损失“广乙”、“操江”两舰。此役后的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1885年6月11日,中法战争结束后的第三天,清政府下谕,命令滞留在德的“定远”、“镇远”、“济远”3舰从速回国。经补给、雇佣水手后,7月3日,驻德公使许景澄在德国基尔军港举行仪式,为3舰送行。“济远”悬挂德国商船旗,由雇佣的洋管驾恩诺尔和德国水手驾驶,跟随“定远”、“镇远”驶向大海,踏上回国路程。回程时“济远”舰还搭载了250颗210毫米与150毫米炮弹,以及3500颗小速射炮炮弹,这批弹药中的很大一部分在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时还有使用。
  • 字号
    A+
    A-
  • 间距
     
     
     
  • 模式
    白天
    夜间
    护眼
  • 背景
     
     
     
     
     
书签